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Ohmynews


成立時間:一九九九年

創辦人:吳連鎬

員工人數:七十人

二○○四年營收:約新台幣一億元



特色[]

1. 他們現在有35位全職記者和編輯。

2. "公民記者"有26,700位,每天提供200篇文章。

3. 每天有一百萬個讀者。

4. 一天出三次新聞,09:30, 13:00, 17:00。

5. 韓國民眾對於主流媒體報導的極度不滿,是創辦的主因。

6. 另一個主因,是民眾想要談談關於自己、表現自己。

7. "我們不認為客觀報導有什麼好驕傲的。如果一篇包含了事實與觀點的文章寫得好,會更棒。" (We do not regard objective reporting as a source of pride. Articles including both facts and opinions are acceptable when they are good.)

8. 他們有出實體的週報,精華版,提供給習慣於傳統方式的讀者和廣告主。

9. 網路是最好的"公民新聞"實踐場所。

10. 他們許多全職記者都曾是公民記者。

11. 新聞的選擇與一般相似:時事、生動、所能引起的同理心與社會衝擊。

12. 主要關注政治、社會、平民。

13. 每月收入USD2.2M,支出2.1M,獲利8,525美元。70%收入來自廣告。

14. ohmynews模式要成功,網路、對傳統的媒體不滿、主事者的熱誠、資金,都不是重點。關鍵在於"公民的參與"。


介紹[]

「Oh My News」(오마이뉴스)是一個最初由大韓民國開始的網上媒體。由吳連鎬先生在2000年2月22日創立,現已發展成一個除了韓語以外,還有日語及英語的三語網上媒體。「Oh My News」的特色是採用了一種類似維基新聞及香港獨立媒體的方式,由參與者提供新聞,並為參與者提供討論的平台,但比兩者成立的時間還要早。憑著「每位市民都是記者!(Every citizen is a reporter.)」這句響亮的口號,吳連鎬先生成功創造了一個由韓國全體市民參與發聲的網路新聞媒體──「Oh My News」網站。


Ohmy News目前平均每天有七十萬人瀏覽點閱約兩百萬頁的內容,幾乎與大型報紙的規模相當。但Ohmy News沒有自己的記者,而是靠業餘的「市民」提供文章,再由吳連鎬及他的同事編輯。



  • 歷程

創業前三年,OhmyNews平均每個月都有六十多萬元台幣的資金短缺,直到二○○二年十一月才達成損益兩平,目前年營收至少有台幣一億元,淨利已有六百萬元以上。其主要的營收來源,除了網友們的自發性付費外,七○%以上則是來自廣告收入,原為非營利性組織的Ohmy News,在二○○三年轉為營利性組織。吳連鎬不願透露獲利情況,但廣告及轉載的收入應當相當豐碩。


現在,OhmyNews已經從創刊時的四名編輯,擴增到將近七十名正式員工,並有三萬五千名註冊的「市民記者」,根據「韓國國內」、「全球現場」、「科技」「藝術生活」、「娛樂」、「專欄評論」等類別進行投稿,每天報導量約二百五十則新聞(其中八○%都是市民記者所提供),每天可吸引約兩百萬的網友上線瀏覽,堪稱為韓國最「夯」的新聞網站。



  • 名稱起源

「OhmyNews」的名稱起源,則是吳連鎬對新聞的定義,他認為一般的新聞是記者跑出來的,然而最好的新聞則是會讓記者都會由衷地發出像「Oh my God!」這樣的驚歎,於是「Oh my news」一詞瞬間浮現在他腦海,以市民供稿為主軸,由他們來寫出「my news」的模式於焉而生,而其新聞的文體,也不再侷限於一般的報導體,包括對話體、書信體等各種只要能正確傳達新訊息形式都陸續出現在OhmyNews網站,不僅饒富趣味,也顛覆了一般人對新聞的刻板印象。



  • 特色

OhmyNews的最大特色便是「市民新聞學」的徹底實踐,網友們只要註冊並使用真實姓名,就可以在OhmyNews發表自己所寫的報導,編輯們會依文章等級分為一般、好稿、特優稿,給予0~20萬韓圜的稿費。網站上有個「小費箱」制度,請讀者給好文章小費。讀者只要按下小費鍵,就可透過他們的手機或信用卡帳戶給小費。曾有篇非常好的文章,在五天內就收到約三萬美元的小費。這種網友自發性付費的模式也是當初OhmyNews轉虧為盈的一大關鍵,而網友間良好的互動與支援力量,也是OhmyNews得以壯大的基石。Ohmy News還有內建的回饋及評等制度,讓最好的文章,能排到最前面。


現在OhmyNews不僅推出網站英文版、平面週刊版,也與電信業者合作在手機上提供OhmyNews新聞,甚至也有Ohmy TV及Blog(部落格)園地,市民們可以用筆、攝錄影機、數位相機、相機手機等工具,以寫新聞、畫漫畫、拍短片及相片、經營部落格等多元化的方式,呈現自己的所見所聞。吳連鎬表示相較於記者的報導,讀者的意見是更有趣的,「我希望將讀者的聲音,從平面報紙中侷限於讀者意見欄的情形解放出來。」



  • 評價

老牌新聞王國英國的《衛報》(Guardian)即公認OhmyNews為「當今非跨國媒體中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網站」,一位韓國外交官還表示「OhmyNews的影響力超越了一般報紙」。而最經典的例子,莫過於在二○○二年的韓國總統大選前夕,當獨立參選人盧武鉉因為一位重要支持者陣前倒戈而選情告急時,OhmyNews發揮了驚人的動員力量,在十二小時內吸引將近五十萬人次瀏覽網頁,並透過網友邊看新聞邊發簡訊及電子郵件催票,順利將盧武鉉送上總統寶座,也因此,盧武鉉上任後的第一個專訪便給了OhmyNews,讓韓國其他傳統媒體既羨又妒,OhmyNews的影響力也倍受肯定。


別以為OhmyNews網站上盡是些風花雪月、無關痛癢的報導,事實上,由於OhmyNews的市民記者包括了從小學生、家庭主婦、藍領階級,乃至律師、法官、教授、政府官員等白領菁英,因此其內容可說是包羅萬象,不時會出現擲地有聲的精彩文章,雖然難免有整體文章水準參差不齊,風格無法統一的困擾,但由於都是由市民們以真實姓名發表、自負文責,因此,創刊以來曾經引起法律爭議的報導可說是屈指可數,在這個真假莫辨的網路世界簡直是一大異數。



  • 影響

Ohmy News的成功,已在南韓的媒體界造成深遠的影響。雖然沒有任何報紙或電台因此而倒閉關門,但南韓所有的媒體都被迫進行調整,採行Ohmy News的做法。例如,好幾家報社的網站,現在都在線上文章的末尾,加入回饋及對話窗,也致力增加與讀者的互動。



Ohmynews發刊辭[]

727名新聞游擊隊的大叛亂 掀起新聞生產與消費的革命


2000年2月22日下午2時22分,我們終於創辦了世界上最初的真正網路報:Ohmynews正式問世了。


千禧年新春誕生的新報紙Ohmynews,誓言要與20世紀的媒體文化徹底訣別。我們要把報紙的生產、流通與消費文化做一次大改變。


所有市民都是記者。記者不是異形,他是擁有新消息、想要把它轉述給其他人知道的所有的人。但是這個平凡的真理,卻被「視記者為特權的文化」所蹂躪。特權化的記者齊集的集團,成為龐大的媒體,不只掌控了新聞的生產,也操縱了整體流通與消費結構。


問題的嚴重性,就出在這些巨大媒體權力是「韓國資本主義社會最後的污水坑」。在我們的社會裡,到處都有污水坑,但龐大的媒體組織卻是「最後的污水坑」。他們自己在骯髒的角落,越來越髒,卻偽裝成乾淨的模樣,只會不斷地對社會發出直率的聲音而已。


為了對抗這個最後的污水坑,在1980年代我們的媒體前輩曾創辦月刊「真話」、「韓民族新聞」,但是我們認為這樣還不夠。過去以來,資訊科技不斷發展,社會形勢改變了,讀者也不一樣了,尤其讓我們緊張的是,對這些變化反應最敏銳的,正就是問題所在的那個巨大污水坑。


因此我們決心高舉旗幟,跟他們展開游擊戰來對抗。我們的主要武器是「所有市民都是記者」,我們要組成「新聞游擊隊的新聞聯盟」,展開第二次「NGO」(News Guerrilla Organization)運動。我們的主要戰術有三:一、打破當記者的門檻;二、打破新聞稿的寫作格式;三、打破媒體之間的障礙。


我們的武器與戰術在1999年12月21日的「試刊一號」宣布以來,得到無數讀者的熱烈擁護。即使廣告收入是零,但卻有六萬四千名讀者造訪,其中七百多人志願成為新聞游擊隊。


親愛的讀者、新聞游擊隊,我們現在不只在改變韓國的媒體文化,也在世界新聞史上寫下新頁。我們正在改變世界媒體一向視為金科玉律的「對新聞的基本認知」。


Ohmynews正在改變新聞的生產文化。我們沒有傳統報紙的「國民記者席」、「讀者投稿欄」這種東西,因為我們的所有版面都是給市民記者的。既然報紙是「公器」,那麼,為什麼只有「他們公司的人」才能寫頭條新聞跟主要新聞呢?


Ohmynews的社內記者與外部記者是沒有差別的,社內記者不到十人,現在七百多的新聞游擊隊,未來在六個月之內要結合四千名新聞游擊隊,辦成綜合性日報的Ohmynews。因此,Ohmynews的編輯部,是在全國各地的網咖,各人的辦公室,或是臥房裡。為此,Ohmynews具備了自動編輯系統,可以處理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聞稿。


Ohmynews新聞稿的格式,要以「創造性破壞」來改造新聞的生產文化。就像打電話時的對話內容,也可以成為新聞稿,書信體形式的新聞稿,用圖片來報導的新聞等,我們要將禁錮於傳統新聞寫作格式的新聞稿解放開來,新聞游擊隊連呼吸的聲音都要傳給讀者。


Ohmynews要改變新聞的消費文化。讀者對每一則新聞都可以寫下自己的意見,不僅如此,我們也是世界首創讓讀者有權決定那則報導給多少稿費。


更重要的是,Ohmynews要改變大家對「什麼才是新聞」的看法。新聞游擊隊會掏心剖肺讓你看。總統記者會才是新聞,昨晚「愛人的眼淚事件」則不是新聞,這是二十世紀的新聞文化。現在我們要把被遺棄的另外半邊的新聞還原。


Ohmynews與平面紙本版的結合,也是游擊式的。我們也將發行世界首創「不定期、不定型」的出版品。偶而是日報型,有時是週刊型,有時採單行本,有時則發行傳單…。我們的平面版創刊號是「Ohmynews名片報」,預定發行二十萬份。


Ohmynews的編輯哲學是「開放進步」,與我們時代的進步一同攜手,以新資訊來打造新社會;我們清算有良心具生產性的「保守」,也鞭笞僵硬又非生產性的「進步」。對於民族宿願的南北統一以及形塑資訊化與國際化時代的人性面貌,Ohmynews都會身先士卒。


全國與海外的各位新聞游擊隊以及讀者諸君,我在寫此文之際,來自慶尚北道慶山的新聞游擊隊姜秉祿先生正在發送他的報導與照片(即上面那張照片),燒紫芒草的場面與裡面的人,看起來真的是美極了。二十世紀的報紙文化,以及疏離了人民的媒體文化,那些我們熟悉的東西,就像燒紫芒草一樣都燒掉吧。滿懷熱情參與這場火舞的新聞游擊隊,你們真的是美極了。2002. 2. 22. 00:46


(Ohmynews代表記者吳連鎬 撰;朱立熙 譯)


相關連結[]

韓國ohmynews網站


參考來源[]

韓國ohmynews網站 http://www.ohmynews.com/

數位時代 http://www.bnext.com.tw/

Charlesc的新浪部落 http://blog.sina.com.tw/charlesc/article.php?pbgid=3&entryid=81

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