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申報

《申報》是一張歷史悠久的老報紙,全名是申江新報。1872年由英國人美查在上海租界創辦,是我國第一張具有近代意義的報紙,江南窮鄉僻壤的老百姓幾乎把它當成報紙的同義詞,俗稱“申報紙”。 申報的經營策略:把贏利做為辦報的首要目的,“義利兼顧”;在經營管理上,降低報紙成本,做好發行工作,重視廣告的經營,拓寬經營範圍,陸續出版文藝期刊,時事畫報,開辦書局;在報紙內容上,繼承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報道內容盡量適合中國讀者的口味,重視言論,注重新聞報道和文藝作品的刊載;在價格上堅持走低價平民化的原則。

創辦源起[]

西元一八四零年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南京條約使得西方國家商人紛紛來到中國,而申報的創辦人美查兄弟即是在當時來到了上海租界。美查兩兄弟經商失敗,看見當時在香港的外國人辦的華文報紙,還有上海新報,銷路不錯有利可圖。於是,美查(Fredredruck Major)興起辦報的念頭。他藉鑑了西方的報紙模式,為之後《申報》成為中國第一張真正的報紙奠定了基礎。申報於一八七二年四月三十日創立(清朝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創刊,《申報》在創刊號的告白書中宣稱:“新聞紙之製,創自西人,傳入中土。向見香港唐字新聞,體例甚善,今仿其意,設申報於上海。”

美查請友人錢昕伯向在香港常有文章登在中外日報的王韜取經,而後和三名朋友伍瓦德(L.Woodward)、蒲賴爾(W.B.Pryer)、瓦基洛(J.Wachillop)合股創辦了申報。但美查(Fredredruck Major)畢竟不懂中國文化,為了打開發行量,他特意聘請中國人做主筆,以發揮中國特色。

先後受聘的有著名文人蔣芷湘,錢昕伯,黃協塤等,他們都擅長吟詩作詞,文字質樸而不俚俗,所做文章飽涵儒家思想,適合中國的讀者。 這些最早的主筆,雖不能通仕,可滿懷報國熱誠,通過報紙向國人介紹世界的變動。並重視採用西方通信﹑印刷等方面的先進科學技術和報業管理經驗。為了及時向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一方面用重金聘請特約訪員﹐一方面利用當時先進的通信設備加速新聞的傳遞。

此外,申報也一改外文報和其他中文報紙側重宣傳基督教思想的慣例,注意迎合上海市民的口味,注重刊登議論時政的論說文,新聞報道注重獵奇性和趣味性,內容編排和文字風格都講究通俗性和可讀性,“社會新聞和論說常常站在平民的立場,報道興辦女學,闊人虐待婢女,監獄黑暗等情形,反映禁止纏足之類的輿論”,一開始就立足為一般市民服務。

出版[]

初為每兩天出版一次,從第5期起改為日報(星期日休刊)。

經營人[]

初創時,報館開在望平銜(今山東中路),1882年(光緒八年)遷今山東中路漢口路口。 1907年由上海金融業世家席子佩接盤,從此《申報》的產權及管理權歸中國人。 1912年,席氏因資金周轉不靈,同意將部分股權 轉讓給史量才,史量才是清末秀才。但席氏仍控制大部分股權,並言明仍由席氏掌管《申報》。

而史量才在進入《申報》後私下收購零散小股,使之成為《申報》的絕對大股東,並對《申報》原班人事及版面作重大調整。席氏因為缺乏辦報經驗和能力,遂退出《申報》,另行創辦《新申報》。

貫徹報有報格的史量才和一國之報-申報[]

使量才

“國有國格,報有報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擲地有聲的誓言。 他認為”報紙是民眾喉舌,除了特別勢力的壓迫以外,總要為人民說些話,才站得住腳。”史量才掌管《申報》後,業務大有進展,成為上海發行和影響最大的報紙,最初創刊時的600份,到1888年申報紙的發行量一度達到15萬份,而當時的報紙,一般只有幾千份。

史量才先後創辦了《自由談》等副刊,發表民主自由言論。 1914年,史量才接手《申報》不到兩年,即重金聘黃遠生為北京特約通訊員,開設深受讀者歡迎的《遠生通訊》專欄。《遠生遺著》中不少揭露政治黑暗、腐敗,反映政局變化的精彩通訊最初發表在《申報》。

1919年五四運動發生後,《申報》連續發表報道,並發表時評讚揚學生的愛國熱情,反對當局鎮壓手無寸鐵的學生,提出“國人共奮,萬眾一心,尚何國事不可挽救者”。 同年10月他在世界報業大會上當選為副會長。

1921年雙十節前夕,大半生從事新聞事業的美國總統哈定特地祝賀《申報》,稱它“乃中國報紙之從最新新聞學進行者”,“能發揚共和之光明於全國”。 同年11月,英國《泰晤士報》主人、《每日郵報》創辦人北岩爵士到申報館參觀,高度評價了《申報》——“世界幸福之所賴,莫如有完全獨立之報館,如貴報館、敝報差足與選……”

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中, 《申報》力主抗戰,反對議和,批評政府的獨裁制度。

1932年又增出《申報月刊》。

1934年,史量才在杭州返回上海時途中遇刺,有人懷疑是蔣介石暗中收買殺手所為,但查無實據。於是,申報言論又趨於保守。

1937年7月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15日,因日軍檢查新闻聞,自動停刊。

抗戰期間,曾在日軍控制下出版。1945年抗戰勝利後,該報被國民黨接收。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該報終刊。

《申報》從1872年發行至1949年終刊,達七十八年之久。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上海書店以上海圖書館藏書樓收藏的《申報》為主,通過向社會徵集的方式補遺,影印出版《申報》,此為研究上海史及近代史的寶貴資料。

各方評論[]

宋軍在《申報的興衰》一書所說:“史量才和《申報》的無黨無偏,不帶色彩的獨立精神,並不是沒有自己的觀點,只是這種觀點是不以一個政黨或集團的利益出發,而是以大多數人民利益出發。”惟有獨立,不帶任何色彩,才能客觀公正,為民喉舌。 《申報》編輯葛豫夫說:“編輯者持七寸之管,以為宣傳,應以打破勢力、金錢、感情三大障礙物,為無旁貸之天職焉。”“一國之報者何也?倡民權,迪民智,振民氣,厲國恥,啟發國家思想而明政治之善惡者也。”《申報》“可以當一國之報而無愧者也”。

《申報》副刊《自由談》[]

自由談申報

黎烈文主持《自由談》,在擇稿的文體方面側重發表雜文。多次刊出《投稿簡章》和《編輯室啟事》﹐一再呼籲投稿者惠寄“描寫實際生活之文字﹐或含有深意之隨筆雜感等”。《自由談》在發表雜文時﹐幾乎都用花邊圍起,因而這些議論性雜文被人們稱之為“花邊文學”。

《自由談》展開了許多問題的討論和論爭,比如關於兒童教育的論爭,關於批評與謾罵的論爭,關於“文人相輕”,“別字與簡字”的駁難...。文壇的許多情況都在《自由談》上有所反映。它包羅萬象﹐感應敏銳﹐一時成為30年代最為活躍的報紙副刊。

由於反動勢力加緊對《自由談》的壓迫,1934年5月《自由談》改由張梓生主編。張梓生基本上繼續了黎烈文的辦刊方針,照常刊登雜文。由於客觀條件的限制﹐張梓生主編的《自由談》在擇稿方面就不能不拓寬範圍﹐相對說來色彩也不如過去鮮明強烈。

1934年11月,史量才被特務暗殺。《自由談》的處境艱難,大量的文藝短論代替了明快的社會批評,鋒芒日見減退。1935年下半年,白色恐怖愈加嚴重,張梓生也終於在10月31日登出《自由談》停刊啟事,辭去主編職務。自1938年10月復刊,經個別人努力,未能再顯當時風貌。 此外,《自由談》在培養青年作家方面也是有不錯的成績。

中國近現代史百科全書[]

上海啟動重新影印出版的計劃,編輯出版2000萬字、30冊的《申報索引》。學術界普遍認為《申報索引》的出版,有助於《申報》的研究使用,使《申報》作為中國近現代百科全書式的文獻資料,發揮更大的史料作用。完整記錄了自晚清、民國早期、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時期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民風民俗、重大歷史事件追蹤報道,成為中國近現代不可替代的大型文獻資料庫。《申報》最著名的副刊《自由談》,大量刊發魯迅、茅盾、葉聖陶、巴金等左翼進步作家的作品,保存了20世紀初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完整記錄。

1984年經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上海市出版局批准,《申報》首次在上海影印出版了500套,受到文化學術界的高度重視,影印出版後很快售罄。

近年來,隨著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日益成為一門重要的學科,《申報》作為中國近現代史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資料,漸漸受到研究機構和學者的重視。上海書店出版社決定重新影印出版《申報》以滿足市場需求,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為此專門設立“《申報索引》圖書出版專項基金”給予資助。

如今《申報索引》已全部完成排版、二校樣校對工作。《申報》影印主要的工作量為印前電子掃描、電子修補,整個出版週期為10個月,預計2008年初正式出版。影印本《申報》為8開直式(照原版縮小一倍),共計400冊。

參考資料[]

http://www.chzzz.com/shiliangcai-shengbao.htm

http://xmwb.eastday.com/eastday/node80808/node80840/node96516/userobject1ai1598932.html

http://www.archives.sh.cn/shhzhg/dzhchm/200301160151.htm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4%B3%E6%8A%A5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7-05/01/content_6050825.htm

http://www.studa.net/xinwen/060803/11060849.html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13887

徐載平,徐瑞芳:《清末四十年申報史料》,新華出版社,1988年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