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Kane

大國民


大國民 Citizen Kane

  1941 / 美國 / 黑白 / 119m 編導: Orson Welles 演員: Orson Welles, Joseph Cotten, Everett Sloane, Agnes Moorehead, Dorothy Comingore, Ray Collins, George Coulouris, Ruth Warrick, William Alland, Paul Stewart, Erskine Sanford 描述報業巨人 Charles Foster Kane 邁向權力之路的故事。


Orson Welles 的第一部電影,也是他最好的一部,當年他只有二十五歲!全片開創了許多獨特的電影語言,影響後世無數!Gregg Toland 的攝影、Bernard Herrmann 的配樂、Orson Welles 和 Herman J. Mankiewicz 的奧斯卡得獎劇本也都是上乘表現!本片各環節的成就用『偉大』兩字還不足以能被形容!  


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



內容介紹[]

百年中的經典 - 《大國民》

  一齣經典的電影是能夠經過時間的考驗的,而《大國民》(Citizen Kane)之所以成為經典,無疑是因為它儘管已是1941年的作品,經過數十年的電影發展,不論是攝影、剪接、場景調度、甚至是特技設計都有長足的進步時,《大國民》仍被選為美國電影史上百大經典電影的第一位。《大國民》影響之深遠可見一斑。


  《大國民》是一部傳記式的電影,講述美國報業大王肯恩(Kane)的一生起落。導演威爾斯(同時也是飾演肯恩的演員)選擇了一個側面的敘事手法,鏡頭沒有以導演(全知的視點)或者肯恩本人作為視點,卻先以一段新聞片簡述肯恩的一生,並帶出一個充滿象徵意味的符號------肯恩臨死前的一句話:「玫瑰花蕾」。於是,全戲便在玫瑰花蕾的陰影下推進,並利用五個曾經跟肯恩共事或生活的人物,勾勒出這個傳奇人物的生命片段。不過,在不同人的眼中,肯恩顯然有著不同的特質,或者說是肯恩性格的演變。年青時,像養父柴契爾跟夥伴伯恩斯汀所講,肯恩是一個有大理想、十分執著於自己信念的厲害角色,他帶領自己的王國走向光輝。但他經歷了第一次婚姻失敗,競選落敗之後,漸漸顯出他的陰暗面,狹隘的心胸令跟夥伴李蘭決裂,又強迫妻子蘇珊當一名歌劇明星,甚至後來在仙南鐸過著半隱居的生活,乃至眾叛親離,直至死時就只有管家雷蒙及一些傭人在側。


  到底如此一個大人物的一為何會這樣?關鍵是否就繫於「玫瑰花蕾」裡?到全戲最後也沒有明確交代玫瑰花蕾是甚麼意思,也許只是一件肯恩的收藏品(最後給工人丟進火爐)。但事實上甚麼都不是,玫瑰花蕾只是一種象徵,象徵了肯恩一生的失落,儘管他能呼風喚雨,他仍有很多失落,從火失去父母,失去了年輕時的理想,從政失敗,培養不了蘇珊成為歌劇明星,甚至連妻兒也離他而去。可能肯恩緬懷的,是童年時在雪地玩耍的天真,或者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水晶球,但他都不能得到,因為他是肯恩,是活在宿命下的肯恩。


  在雷蒙的回憶中,肯恩失去唯一的妻子蘇珊,憤怒得打碎房中的一切,但當他找到水晶球,喃喃地說出一句「玫瑰花蕾」,走過古堡裡的長廊,一組相對的鏡子赫然反映出無數個肯恩的模樣,他的人生已走到末段,彷彿生命已演化成無數的形象,正如世人眼中的他是成功的報業巨人,但他的朋友、妻子眼中,肯恩又是另一模樣,生命的模樣到底不是恆定,正如「玫瑰花蕾」是甚麼意義,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據說導演威爾斯聲稱「玫瑰花蕾」只是戲中的一個噱頭,藉此吸引觀眾繼續追看。但無疑這噱頭是十分成功的,它連貫了本來鬆散的劇本結構,使戲劇推進變得有理由,而且「玫瑰花蕾」也成為了一個戲劇上的象徵,牢牢地緊扣在全戲的劇情之上,這就是威爾斯出眾的地方。


  《大國民》常被後世視為電影技巧的參考,無疑,不論在攝影、剪接和場景調度上都十分出色,極具給後世參考的價值,也影響了後世很多導演和電影。甚至可以大膽地說,戲中每一個鏡頭都經過精密的計算,俱可作為電影教科書上的範例。


  威爾斯本是舞台劇導演出身,使用長鏡頭可以令他在場景調度上能有更多發揮。在他的鏡頭下,「對立」總是一個很突出的主題,譬如肯恩的夥伴李蘭狠評他的妻子蘇珊的歌劇表現,肯恩為表公正,便決定依李蘭評論文章的開頭替他續寫,卻下令辭退了他。鏡頭下近景左方肯恩在陰暗裡打字,右方遠景李蘭站在不對焦而較亮的地方,一前一後跟一光一暗的對立,反映了肯恩與李蘭的決裂關係,而近鏡肯恩一個陰沉的表情似乎預視了他日後眾叛親離,走向極端之路。還有一場蘇珊在家中練歌,她跟老師在近鏡前的鋼琴旁練習,背景全是光鮮的陳設,而遠方站著全身黑衣的肯恩,冷冷地看著事態發展,遠與近的對立顯示他是主宰全場發展的人,果然他從遠方走近,斥責了老師,也勒令蘇珊繼續唱歌,儘管老師以為她的歌藝已無可教藥。威爾斯的長鏡頭,充分發揮了他在場景調上所展現的對立性,而且黑白影像令這對立性更為有力。


  全戲的故事跨越了肯恩一生的時間,剪接的善用令戲中時間跳接得十分流暢,亦不失戲劇上的張力,導演很喜歡用報紙表達時間流逝或者大事發生,像剪輯一系列報紙的頭條來表達肯恩發跡的經過,又例如一場在肯恩的報館裡,員工分別展示兩則肯恩競選成功及失敗的頭條,鏡頭一轉,便是在肅剎的街頭上散佈了肯恩競選失敗頭條的報紙,這除了交代劇情,亦彰顯了報紙在戲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從而烘托出肯恩在戲中儘管競選失敗,仍具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這比純然用對白交代更富感染力。


  還有一場可謂經典的場面,是描述肯恩跟他第一任妻子的感情由濃轉淡的演變。導演呈現了肯恩夫婦吃早餐時的一些片段,開始時大家互相關心,不願分開片刻,然後剪接了幾段類似的片段,從餐桌上的對談可以看出他們關係漸轉惡化,時有爭拗至最後相對無言。幾段片段均寥寥幾句,中間加插了一些似是高速火車經過的情景,代表時間流逝,而最後一場夫妻倆只顧看報紙卻相視無言,鏡頭逐漸拉遠,才發現兩人已坐在長長桌子的兩端,形成了對立的局面,也顯示了關係的疏離。寥寥幾筆,即能陳述出一段夫妻關係的失落。


  《大國民》的成功,可謂導演兼主角威爾斯的天才表演,不論在導演技巧、鏡頭運用、甚至在他演譯不同時期、不同心境肯恩的演出上,均臻無宇倫比。《大國民》彷彿象徵了威爾斯的成就,肯恩少年得志,後來卻不斷失落於人生路上,而威爾斯拍《大國民》時只有二十五歲,儘管贏得影評人一致推崇,票房卻十分慘淡,及至日後亦不容於美國影壇,而他往後的作品也無法超越《大國民》的藝術成就。《大國民》的故事,是否就是威爾斯事先張揚的象徵性自傳呢?


VHX000785


資料來源[]

http://www.csie.nctu.edu.tw/~movies/new/plot/Kane.html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11104761


--495335017.com 04:25 2007年六月24日 (UTC)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