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故宮




簡史[]

故宮坐落在北京的紫禁城,明清兩朝皇帝在此指點江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將軍派鹿鐘麟率部荷槍實彈進入紫禁城繳了衛兵的械,然後命溥儀立即出宮。1925年10月10日,經過一年的精心準備,故宮博物院在乾清門舉行開院典禮,宣告故宮博物院成立。

因為軍閥混戰、政局不穩、經費困難等,創辦初期遇到了許多困難,甚至有人提出廢棄故宮,拍賣故宮國寶。到了20世紀30年代,正當故宮博物院各種工作正常發展時,又因日寇侵華,抗戰爆發。為了保護國寶,開始了舉世聞名的“文物萬里大遷徙”。從1933年到1944年,故宮1.3萬多箱書畫、青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古籍善本圖書歷經11年,行程萬多裏,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後方,每一次搬遷都驚心動魄。

播遷圖
                                                   故宮文物歷次播遷路線示意圖 

於1948年底又將存放於南京的文物精品遷移至台灣,從此造成了一宮文物分兩岸的局面。由南京遷往台灣的文物分三批,三批文物的起運時間分別是1948年12月22日、1949年1月6日和1949年1月29日。 文物運臺後,先租借台中市糖廠倉庫存放,保管條件十分惡劣。1950年4月,台中郊外霧峰鄉吉峰村倉庫落成,遷臺文物隨即遷入新庫存貯。1961年,在現址即台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館,1965年新館落成。同年11月12日,台北故宮博物院正式開幕。

台中
                                                    台中北溝文物陳列室外觀




介紹[]

國立故宮博物院新址位於台北市外雙溪,於民國54年國父誕辰紀念日興建完成,為一座中國宮殿式的建築。院內藏有全世界最多的無價中華藝術寶藏,其收藏品的年代幾乎涵蓋了整部五千年的中國歷史。院內提供了中、英、法、德、日、西、韓等七國語言專業導覽,定期舉辦各類文物研習課程、專題演講及巡迴展出活動,出版一百三十種以上的刊物及專輯,落實文化傳承工作。此處是國外遊客來台必訪之地。

院內典藏了歷代文物藝術精粹;舉凡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雕刻、善本圖書、文獻檔案等等,品類豐富,近七十萬件展現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光輝。故宮博物院於民國五十四年落成,採中國宮廷式設計,仿北平故宮博物院形式,與美、英、法(羅浮宮)收藏之豐富,舉世公認並列世界四大博物館,成為中國藝術文化研究及保存的重鎮。博物院內62萬件收藏品中,大多數是昔日中國皇室的收集品,始自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故宮博物院自九十年八月十四日起,展覽館局部開放拍攝,全館禁用閃光燈,惟須注意的是於展場內攝影而取得之文物及展場陳設畫面或影像,院方仍擁有專屬權。

故宮博物院新館為中國宮殿式建築,樓高四層,斗拱出踩、棟宇翬飛、綠瓦黃脊,後又經五十六年(1967)、五十八年(1969)兩次擴建,並於七十四年(1985)進行展場重新規畫整修,現在一、二、三層為展覽陳列空間,四樓為休憩茶座「三希堂」。院區左側「至善園」七十三年(1984)動工;園內融合中國傳統園林理念,樓臺入畫,片石生情,小橋流水,靈沼曲徑,表現樸實悠閒的情趣。亭台樑柱,鐫刻古賢法書聯句,翰逸神飛,更增遊賞雅致。院區右側畸零地闢建開放性庭園──「至德園」,園中曲橋池沼、小亭憑望。每逢秋夜清涼,桂馥荷香,迎風飄送,更令人神馳嚮往,久久不已。民國七十二年(1983)五月,張大千先生的家屬將張大千生前的住所「摩耶精舍」,捐贈歸故宮管理;故宮因此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供民眾申請參觀。

至善園松風閣
                                                            至善園松風閣



故宮南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的願景,在於建立一座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並塑造台灣與亞洲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各地文化相互聯結的新意識。此願景將藉由創新與高科技的展示方式,獨特的建築設計,及包含了主題庭園、人工湖園景、及其他各式活動空間的70公頃園區來達成。

整體而言,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的宗旨可從以下三方面來看:

  • 探索及欣賞亞洲藝術中所體現的文化間互動與動態關係。
  • 呈現台灣從過去到現在,在亞洲動態多元性中的位置與主體性。
  • 在世界知名的建築中展示博物館典藏,加上景觀環境設計,為台灣創造一個新的藝術文化景點。



參考資料[]

故宮博物院

旅遊導覽-國立故宮博物院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21102159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