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Time200406

創刊、發行:[]

 TIME,又譯名時代周刊、時代雜誌,1923年3月3日於倫敦創刊,創刊至今已超過八十個年頭,是世界上第一本新聞週刊且歷史最悠久。當時時代雜誌的出現,是全球新聞界的重大突破,它的內容以週刊形態發行,並且根據當時最令人注目的新聞去發掘最具前瞻性的新聞議題,編輯會選擇出對社會和個人最有價值的部份,加以改寫並增加背景豐富度,作深入淺出的報導提供讀者一週內最重要、可讀性最高的國際新聞。使讀者了解世界上各種新發展,用最短的時間就能知天下大事。
 1923年3月3日正式出版第一期的時候雜誌時,發行量限9000份,而今發行量則為600多萬份,每週讀者現今更高達3200萬人。時代在其他地區也有陸續發行,例如:亞洲版於香港發刊,加拿大國內的總發行處則是在多倫多。現今,每期在世界各地都會發行不同的版本。


關於創辦人及其理念:[]

 時代雜誌是由亨利‧魯斯 ( Henry R. Luce )與布瑞頓‧海登 ( Briton Hadden )所創辦。
Image
 亨利‧魯斯生於1898年,出生在中國山東省的傳教士家庭裡。童年時,魯斯就學習許多中國的習俗與典故,使他後來對中國的歷史與文化產生一種偏愛。
 布瑞頓‧海登同時也是出生於1898年,海登的家庭背景屬於典型的美國上層社會,家境富裕。他在童年時期就已展現出天生做編輯的天份。
 亨利‧魯斯與布瑞頓‧海登在發行這份刊物時,抱持著進步、科學、持久價值、和傳統的想法,所以他們希望透過這份刊物詳細地向美國讀著報導這個世界。他們不是只純粹夢想而已,他們努力實踐,魯斯與海登共同草擬一篇創刊緣起,說明創刊宗旨以及刊物特色,好用來四處說明以徵求認股和投資。創辦時代雜誌的精神中,他們認為ㄧ篇文章必須報導出事實的真相,呈現出問題的面貌,以提供深遠的意見,而堅持這種ㄧ再強調真相事實的精神,也為時代雜誌贏得了不少讀者!時代在文章中經常表達出自己鮮明的意見,但它卻很少發表社論,因為在創刊時,時代就已宣稱,不想做到所謂的不偏不倚,而寧可將公正作為它要達到的目標。


內容編輯方式及特色:[]

  時代雜誌是目前發行量最大的新聞周刊,內容包含亞洲局勢、美國摘要、歐非局勢,以及商業趨勢、科技與社會等項目,每週選擇重要的新聞,用簡明扼要的文字寫出,但也強調將提共的訊息完整呈現。對於各區域的局勢、商業趨勢、科技發展與社會現況都有深入的報導,甚至在生活方面的時事也會有相關的報導。
在報導方面,時代也創造出了自己的風格,分別有一些新的格調和作業方式:

  • 時代雜誌是最早建立查證制度的刊物,為了增加新聞的吸引力和讀者的興趣,也最早開始使用插圖和照片。例如:強調「封面人物」和「新聞人物」的照片插圖,並作深入的介紹。
  • 時代雜誌的封面設計,特殊的紅邊是全球註冊商標。時代自創刊起就採用「封面新聞」或「封面故事」作為編輯方針,將每週最重要的新聞以「封面」的方式處理,用人物肖像或照片作封面的原則也是重要特徵。
  • 時代雜誌的新聞分類也是新聞史上的創舉。例如:重新改寫的新聞,還會再依其性質和內容詳細加以分類。
  • 時代雜誌每期固定有新聞分類專欄,例如:新聞、科技、商務、法律、醫學、教育、宗教、人物、運動、科學、論文、電影、音樂、書評、休閒、旅遊、環保等,使讀者每週透過時代雜誌的報導,能輕鬆的得知國際大事。此外,如今閱讀時代雜誌的文章,更是增進英文閱讀能力的好方法。提升社會競爭力,幫助報考TOEFL、GMAT、GRE、SAT…等,時代雜誌更是不二之選。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簡介:[]

 介紹到時代雜誌,就得介紹出其中最著名的評選年度風雲人物政策,雖然這個政策的產生是在陰錯陽差之下,卻也創造出了不同於其他雜誌的特有風格活動。
 選出年度風雲人物的傳統始於1927年,當時時代雜誌的編輯正煩惱在沒有甚麼大新聞的一周,究竟有甚麼可以寫。忽然想到了查爾斯‧林白,那ㄧ年是他首次飛躍大西洋,而時代雜誌卻忘了將他放在封面,在年底,編輯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那就是把林白放在封面,並稱他為年度風雲人物。
 這個活動是每年年底由美國<<時代雜誌>>選出,雖然名叫風雲人物,但其實就算是ㄧ群人,一種想法、意念、ㄧ台知名的機器,且不論是好或壞,都可以加入票選。總言之,也就是選出對過去ㄧ年最有影響力的人、事、物。從羅斯福開始,每一任美國總統都至少一次或以上被選為年度風雲人物,現任總統獲選已成為時代雜誌的政策。
 年度風雲人物時常被錯誤認為是一種榮譽,雖然時代雜誌有強調並非如此,一些美國及外國傳媒仍然錯誤地當它是個獎勵。大概是因為不少受人尊敬的人物都曾經獲選,傳媒便會形容這些都是些偉人的名單,以致於希特勒等的獲選卻較少被留意。1999年12月31日的時代雜誌,選出愛因斯坦為世紀風雲人物,羅斯福及聖雄甘地亦獲得提名。而近幾年,年度風雲人物的評選有被抨擊說過於美國中心化,因為在2005以前,已經連續超過十年選出美國人視為年度風雲人物,這已偏離以往外國政治領袖及思想家獲選的傳統。



時代年度風雲人物歷年名單:[]


  • 1927年:查爾斯·林白(1902─1974)(首位男性獲選)
  • 1928年:華特·克萊斯勒(1875─1940)
  • 1929年:爾文·揚(1874─1962)
  • 1930年:聖雄甘地(1869─1948)
  • 1931年:皮爾·賴伐爾(1883─1945)
  • 1932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
  • 1933年:休·塞繆爾·詹森(1882─1942)
  • 1934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第二次)
  • 1935年:海爾·塞拉西一世(1892─1975)
  • 1936年:華里絲·辛普森(1896─1986)(首次婦女獲選)
  • 1937年:蔣中正(1887─1975) 與宋美齡(1898─2003)(首次夫婦獲選)
  • 1938年: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
  • 1939年:約瑟夫·史達林(1879─1953)
  • 1940年:溫斯頓·邱吉爾(1874─1965)
  • 1941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882─1945)(第三次)
  • 1942年:約瑟夫·史達林(1879─1953)(第二次)
  • 1943年: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1880─1959)
  • 1944年:德懷特·艾森豪(1890─1969)
  • 1945年:哈利·S·杜魯門(1884─1972)
  • 1946年:柏恩茲(1879─1972)
  • 1947年: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1880─1959)(第二次)
  • 1948年:哈利·S·杜魯門(1884─1972)(第二次)
  • 1949年:溫斯頓·邱吉爾(1874─1965)(第二次)(半世紀風雲人物)
  • 1950年:韓戰的美國戰士(首次「抽象」獲選)
  • 1951年:穆罕默德·摩薩德(1882─1967)
  • 1952年: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b. 1926)
  • 1953年:康納德·阿登納(1876─1967)
  • 1954年:詹·福斯特·杜勒斯(1888─1959)
  • 1955年:哈洛·科迪斯(1893─1962)
  • 1956年:匈牙利自由鬥士
  • 1957年:赫魯曉夫(1894─1971)
  • 1958年:夏爾·戴高樂(1890─1970)
  • 1959年:德懷特•艾森豪(1890─1969)(第二次)
  • 1960年: 美國科學家(代表:萊納斯·鮑林、伊西多·拉比、艾德華·泰勒、Joshua Lederberg, Donald A. Glaser, Willard Libby, Robert Woodward, Charles Draper, William Shockley, Emilio Segre, John Enders, Charles Townes, George Beadle, James Van Allen 與 Edward Purcell)
  • 1961年:約翰·甘迺迪(1917─1963)
  • 1962年:若望二十三世(1881─1963)
  • 1963年:馬丁·路德·金(1929─1968)
  • 1964年:林登·詹森(1908─1973)
  • 1965年:威廉·威斯特摩蘭(1914─2005)
  • 1966年:25歲及以下人士
  • 1967年:林登·詹森(1908─1973)(第二次)
  • 1968年: 太空人:Frank Borman(b. 1928), Jim Lovell(b. 1928), William Anders(b. 1933)
  • 1969年:中產階級美國人
  • 1970年:維利·勃蘭特(1913─1992)
  • 1971年:理察·尼克森(1913─1994)
  • 1972年:理察·尼克森(1913─1994)(第二次)與亨利·基辛格(b. 1923)
  • 1973年:約翰·西里卡(1904─1992)
  • 1974年:費薩爾·伊本·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1906─1975)
  • 1975年: 美國婦女:(代表:Betty Ford, Carla Hills, Ella Grasso, Barbara Jordan, Susie Sharp, Jill Conway, Billy Jean King, Susan Brownmiller, Addie Wyatt, Kathleen Byerly, Carol Sutton 與Alison Cheek)
  • 1976年:吉米·卡特(b. 1924)
  • 1977年:薩達特(1918─1981)
  • 1978年:鄧小平(1904─1997)
  • 1979年:霍梅尼(1902─1989)
  • 1980年:隆納·雷根(1911─2004)
  • 1981年:列赫·瓦文薩(b. 1943)
  • 1982年:電腦(首次非人物獲得)
  • 1983年:隆納·雷根(1911─2004)(第二次)與安德羅波夫(1914─1984)
  • 1984年:彼得·尤伯羅斯(b. 1937)
  • 1985年:鄧小平(1904─1997)(第二次)
  • 1986年:科拉松·阿基諾(b. 1933)
  • 1987年:戈巴契夫(b. 1931)
  • 1988年: 瀕危的地球(「年度風雲行星」)
  • 1989年:戈巴契夫(b. 1931)(第二次)
  • 1990年:老布希(b. 1924)
  • 1991年:特德•特納(b. 1938)
  • 1992年:比爾•柯林頓(b. 1946)
  • 1993年: 和平締造者:曼德拉(1918─), 戴克拉克(1936─), 亞西爾·阿拉法特(1929─2004), 及拉賓(1922─1995)
  • 1994年:若望·保祿二世(1920─2005)
  • 1995年:金格瑞奇(1943─)
  • 1996年:何大一(1952─)
  • 1997年:安迪·葛洛夫(1936─)
  • 1998年:比爾·柯林頓(1946─ )(第二次) and 史塔(1946─)
  • 1999年:傑夫·貝佐斯(1964─)
  • 2000年:喬治布希(1946─)
  • 2001年:魯道夫·朱利安尼(1944─)
  • 2002年:吹口哨者:美國世界通訊的辛西亞•庫珀(b. 1963), 安然事件的莎朗•沃特金斯(b. 1959), 及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科琳•羅利(1954─)
  • 2003年:美國士兵
  • 2004年:喬治布希(1946─)(第二次)
  • 2005年: 樂善好施的撒瑪利亞人:波諾(b. 1960), 比爾·蓋茲(b. 1955), 及梅琳達·蓋茲(b. 1964)
  • 2006年:「你」:指使用用戶分享網站(User-generated content,例如Youtube、維基百科、網誌)的一眾網民。

參考資料來源:[]

  • 台北:智库股份有限公司 ISBN:986-7880-72-2 465页 2004>

相關連結:[]

時代雜誌網站http://www.time.com/time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