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什麼是動畫?[]

  • 「動畫」這個詞其實應該是襲自日本人在二次大戰結束以前的稱謂。日本人當時稱呼以線條描繪(line drawing)的漫畫式的作品為「動畫」。戰後,日本人則使用片假名外來語拼音──統稱包含偶動畫、線繪動畫等技巧所製作出來的影片。──當然是由"animation"轉化而來的。而"animation"這個英文字,其字源"anima"拉丁語的意思是「靈魂」,"animare"則有「賦予生命」的意義。"animat"因此被用來表示「使…活起來」的意思。
  • Animated Film或animation,翻譯成「動畫」,因而只能說代表了原意的一小部分而已。它其實是更廣義的,把一些原先不具生命的(不活動的)東西,經過影片的製作與放映之後,成為有生命的(會動的)東西。查爾斯‧所羅門(Charles Soloman)說,雖然"animate"這個字在十七世紀時已進入英語詞彙中,而且此時也開始在歐美出現了走馬燈、皮影戲、幻燈機等用機械創造出來的活動影像,但一直到二十世紀,它才被用來形容用線條描繪拍攝成的電影。
  • 但動畫的技巧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早就不再局限於用線條描繪的一種方式而已了。現在,人們大多已能了解,動畫其實是一種用電影膠片逐格逐格去拍攝(或曝光),包括賽璐珞膠片上著色繪圖、線條描繪在紙上、剪紙或膠片、黏土模型、木偶或泥偶、拼砂或移動顏料、人體或物體的停格、甚至直接在膠片上作畫或刮出圖象出來。從六○年代開始,利用電腦產生圖象再用攝影機拍攝電子監視器,或利用電子訊號輸出成錄影或電影訊號掃瞄記錄下來的「電腦動畫」,不但擴大了動畫的領域,也使得動畫的定義變得更難以捉摸。

   

動畫的原理[]

Animexample

每秒十張的動畫

Animexample2

每秒兩張的動畫

  • 1824年彼得˙羅傑(Peter Roger)出版《移動物體的視覺暫留現象》是一本談眼球構造的小書。書中提出這樣的觀點。影像刺激在最初顯露後,能再視網膜上停留一段時間。這樣,各種分開的刺激相當迅速的連續顯現時,在視網膜上的刺激信號會重疊起來,影像就成為連續進行的了。上述的觀念,就是動畫依賴的視覺暫留現象。1873年愛得華˙麥布裡奇(Eadward Muybridge)拍攝了一套馬在蹓達飛奔的為型立體幻影;確知的記錄了做出動作捕捉的事蹟。事實上,動畫的創作,在觀念上是同時汲取了純繪畫的精緻藝術即通俗文化的漫畫卡通而成。包含前衛精神與庸俗文化的兩極特性。


 

動畫的製作[]

動畫製作是一個非常繁瑣而吃重的工作,分工極為細緻。通常分為製前、製作、製後等。製前又包括了企劃、作品設定、資金募集等;製作包括了分鏡、原畫、動畫、上色、背景作畫、攝影、配音、錄音等;製後包括合成、剪接、試映等。        

前置之前[]

前置作業[]

動畫製作[]

後製[]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