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媒體研究室
Advertisement

== 災難片定義 ==

以天災、人禍、生物突變破壞為主題的電影,稱為災難片。

鐵達尼


== 災難片特色 ==

製片者從大自然之中取景,將大自然的千變萬化、怒吼、毀滅拍入電影作品中,同時利用特效加強力量,最後在螢幕之中呈現出來,在螢幕前的觀眾雖然不是親身體驗,但是受到畫面、聲音的震撼,宛如一個真真實實的災難在眼前上演。


== 災難片的影響 ==

海神

災難片雖然會受到製片者的誇張化,但也不是全然無義。它有警示效果與教育效果,讓觀眾震撼,了解大自然的可怕,人類該如何和大自然相處?另外,如果不是造假,災難片當中可能包含著科學知識。演員的對話、資料顯示就有很多有關自然界的知識,像這些就會有教育效果。


== 災害與災難的分別 ==

災害:災害是對能夠給人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破壞性影響的事物總稱。災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擴張和發展,演變成災難。如蝗蟲蟲害的現象在生物界廣泛存在,當蝗蟲大量繁殖、大面積傳播並毀損農作物造成饑荒的時候,即成為蝗災;傳染病的大面積傳播和流行、電腦病毒的大面積傳播即可釀成災難。

災害的分類,按照起因有人為災害或自然災害;根據原因、發生部位和發生機理劃分有地質災害、天氣災害和環境災害、生化災害和海洋災害等。 自然災害 :火災、地震、水災、風災、火山爆發、海嘯、隕石、臭氧層消失

災難:是指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導致的災禍,它造成大量人員傷亡、財產損失,有時徹底改變自然環境,災難也被稱為天災人禍;因自然因素導致的災禍通常稱為自然災害,人的因素導致的災禍形式多樣,如戰爭、恐怖事件、核事故、工業災難等等。


== 災難片所帶有的意義 ==

地心毀滅

災難片除了呈現恐怖的災難危機,震撼人心的視覺效果外,人心更能夠赤裸裸的表達出來,災難降臨對人心的影響,頓時展露無遺,痛苦、悲傷、矛盾、貪婪等等,在生死存亡關鍵,一個人的人性直接影響了個人的生存。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上,或許陌生人彼此因為災難熟識,還是男女間淺薄的情感昇華為愛情,這些都是淒涼的災難背後,所帶出來的人心。


== 好萊塢的災難片 ==

美國電影大量運用電腦動畫至電影災難片的。災難的目的是毀滅,毀滅人類的文明與成就,並且以最具文明象徵都市作為大毀滅的目標。《彗星撞地球》、《世界末日》、《火山爆發》…片子的背景皆發生在大都市,大都市不但是人性墮落與歡愉的場所,亦是遠離自然最遙遠的地方。這些以自然現象當作巨大的災難,必定先撲擊最不自然的大都市。 有些災難片會將災難形容為全球性的,但主要是發生在美國本土。有些電影比如說《彗星撞地球》與《ID4》為了擴展災難的普遍性,會運用一些當地建築來代表:英國的「國會大廈」、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伊斯蘭教的「圓頂禮堂」…。若是美國,最常出現的就是「白宮」、「雙子星」、「帝國大廈」、「自由女神像」等等。「911事件」攻擊後,美國電影已經沒有「雙子星」的符號可以使用,然而這些景物,就是是誇耀美國的民主、富足、自由等高人一等的成就。 災難片會佈局一些該死的人與不該死的人,《明天過後》也是透過散佈的手法敘述每一種人的命運。不該死的人懷著希望,而大多數人逃不出災難的摧殘,紛紛死去,除了大故事描述世界正陷於殘酷的災難,也有常常會設計小故事敘述愛情的偉大。

好萊塢讓世界陷入大危難,就一定將世人從危難中救出,若是沒有,觀眾不希望看那麼絕望的電影,必定對未來的票房大打折扣。舉例來說:《彗星撞地球》與《世界末日》兩片皆是派太空人到宇宙將彗星炸成小隕石,《ID4》則是派科學家到外星人母艦放病毒,《明天過後》屬於自然氣候的災難片,人類根本無法阻抗,只能被動的閃避和自保。雖然如此,本片還是藉由科學家尋找兒子的生還來代表在寒冷過後,依然有生命力強大的美國人在北方倖存,讓故事結構能更完結。


== 參考來源 ==

link 人民網

Advertisement